甲狀腺位于頸前正中,分泌的激素三碘甲狀腺原氨酸(T3)、甲狀腺素(T4)是人體生長發育及新陳代謝等的重要物質。人體2/3的碘都在甲狀腺內,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原料,甲狀腺有問題,該不該補碘?

甲狀腺功能減退
甲狀腺功能減退(甲減)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甲狀腺激素合成、分泌或生物效應不足所致的代謝減低綜合征。導致甲減的原因包括自身免疫損傷、甲狀腺手術切除、放射性碘破壞、外照射、碘缺乏或碘過量等。從程度上可分為臨床甲減和亞臨床甲減。
由于甲狀腺全部切除或完全破壞所致的甲減,臨床上一般會給予左旋甲狀腺素(L-T4)進行治療。很多食物會影響左旋甲狀腺素的腸道吸收,但食用加碘鹽或未加碘食鹽對甲狀腺無明顯影響。
由于甲狀腺腺葉切除或甲狀腺組織尚有殘留所致的甲減,可以正常進行含碘飲食,包括食用加碘食鹽。
一般碘缺乏所致的甲減往往發生在碘缺乏地區,食用加碘食鹽是最有效的方法。
碘過量所致的甲減程度較輕,常見亞臨床甲減,此時需查找碘過量的原因,限制碘的攝入,如避免飲用高碘水或食用過多富碘食物等。
甲狀腺功能亢進
甲狀腺功能亢進(甲亢)是由于甲狀腺合成釋放過多的甲狀腺激素,造成機體代謝亢進和交感神經興奮,引起心悸、出汗、進食和便次增多和體重減少的病癥。常常伴有突眼、眼瞼水腫、視力減退等癥狀。
導致甲亢的最主要病因是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(Graves?。?,血清促甲狀腺素抗體可誘發或加重Graves病,而飲食中的微量元素碘和硒可調節這些甲狀腺相關抗體的含量。此外,甲狀腺結節、甲狀腺腫瘤、攝入大量碘的食物或藥物,都可能會引起甲亢。

甲狀腺結節
甲狀腺結節一般是通過影像學檢查發現的,其惡性比例為7%-15%。臨床根據結節大小以及影像學特征判斷是否需要穿刺活檢。如果高度懷疑是惡性結節,或者已經壓迫頸部的良性結節,可以進行甲狀腺手術切除;如果活檢提示是良性結節或非可疑結節,一般安排病人定期超聲隨訪。
甲狀腺結節患者應控制日常碘攝入水平,及時復查,降低因為攝入碘含量過高誘發甲亢的風險。
控制日常碘攝入水平,是不是不能吃加碘食鹽和海產品?
含碘食物不用怕
碘是甲狀腺非常重要的營養素,當碘進入人體,就會被甲狀腺牢牢抓住,合成人體的生命燃料甲狀腺激素。碘和甲狀腺疾病的關系是呈現“U”型曲線關系,碘過量和缺乏都會影響甲狀腺功能。
《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(2013版)》建議,成人碘RNI約為120μg/d,孕期碘RNI約為230μg/d,哺乳期女性碘RNI約為240μg/d。醫院一般通過尿碘初步判斷碘在人體內的含量,尿碘正常范圍是100-500μg/L。
一般而言,正常飲食就能維持足夠的碘攝入。有特殊飲食習慣者,例如素食主義者,碘攝入不足風險更大,因為蔬菜不是含碘量豐富的食物。
含碘鹽是人體補碘的一大來源,除此之外還有海產品,根據含碘量可分成三類:
高碘食物:含碘鹽、海帶、紫菜等
中碘食物:貽貝、扇貝、蝦等
低碘食物:帶魚、三文魚、小黃魚、墨魚等

甲狀腺疾病患者應該如何攝入碘?
甲亢患者在治療后,如甲狀腺功能尚未正常,或伴有甲狀腺腫大時,攝入過量碘會加重病情,此時必須“忌碘”飲食;若甲亢患者甲狀腺功能已經正常,甲狀腺無明顯腫大,想吃海產品可以選擇含碘量較少的,每周可食用一次,烹飪時使用無碘鹽。
單純甲狀腺結節者,最好在測定自身體內碘含量后,選擇性吃海產品。
關于橋本氏甲狀腺炎,長期高碘飲食可誘發,受遺傳因素影響可在同家族幾代人中發生。建議橋本甲狀腺炎患者的子女減少碘攝入量,必要時檢查甲狀腺功能,提前預防。

批注:
大部分健康人群和一部分甲狀腺患者并不需要食用無碘鹽或低碘鹽(低鹽飲食≠吃無碘鹽)。
低碘飲食的關鍵在于控制鹽的攝入,就是少吃鹽,清淡飲食。
甲狀腺功能亢進、部分甲狀腺腫瘤患者可以根據醫囑食用低碘鹽或無碘鹽,一定要遵照醫囑吃鹽,請不要擅自改用無碘鹽。
總而言之,甲狀腺疾病患者補碘,要根據病情合理評估攝入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