營養學院
Nutrition College
脂肪肝并不是肥胖者的“專利”!得了脂肪肝也不是簡單一句“吃清淡點”就可以了
一看到體檢報告寫著「脂肪肝」,很多人會想著“脂肪肝是不是因為我吃得太油膩了,吃清淡點就好了”。然而,脂肪肝并不全是因為油脂攝入過多所致。
認為脂肪肝等于油脂攝入過多是一種常見的望文生義。 肝細胞是脂肪代謝的關鍵場所,肝細胞進行脂肪代謝的任何環節出現問題,都可以導致脂肪堆積在肝細胞里,而不僅僅是因為攝入脂肪過多。 這些問題包括: 脂肪酸分解和轉移的障礙、脂肪合成過多、肝細胞中毒及營養不良等。因此,脂肪肝并不一定是由于脂肪攝入過多引起的。
什么是脂肪肝?
脂肪肝,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。肝臟是人體代謝脂肪的重要器官,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過度堆積時就形成了脂肪肝。
脂肪肝有什么癥狀?
早期絕大多數脂肪肝患者無任何癥狀,最常見的癥狀是乏力,但與病情的嚴重程度不成比例;部分患者有右上腹輕度不適、隱痛或上腹脹痛等不典型的癥狀。嚴重的脂肪肝患者可出現皮膚瘙癢、食欲減退、惡心、嘔吐等癥狀。發展為肝硬化的患者可出現腹水、出血等嚴重并發癥。有一半患者會出現肝臟腫大,右上腹可觸摸到腫大的肝臟。
脂肪肝的誘因
(一)酒精性脂肪肝
酒精也在肝內代謝,長期的酒精損傷會導致肝臟細胞對脂肪的代謝能力降低,進而導致脂肪在肝內的堆積,形成脂肪肝。長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檢,75%~95%有脂肪浸潤。還有人觀察,每天飲酒超過80~160克則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率增長5~25倍。
(二)非酒精性脂肪肝
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除酒精外的其他明確的損肝因素所致的,以彌漫性肝細胞大泡性脂肪變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病理綜合征,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:
1.糖尿病脂肪肝:糖尿病患者中約50%可發生脂肪肝,其中以成年病人為多。因為成年后患糖尿病人有50%~80%是肥胖者,其血漿胰島素水平與血漿脂肪酸增高,脂肪肝變既與肥胖程度有關,又與進食脂肪或糖過多有關。
2.肥胖性脂肪肝:肝內脂肪堆積的程度與體重成正比。30%~50%的肥胖癥合并脂肪肝,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變率高達61%~94%。肥胖人體重得到控制后,其脂肪浸潤亦減少或消失。
3.快速減肥性脂肪肝:禁食、過分節食或其他快速減輕體重(體重驟減5 kg/月)等情況可引起脂肪分解短期內大量增加,消耗肝內谷胱甘肽(GSH),使肝內丙二醛和脂質過氧化物大量增加,損傷肝細胞,導致脂肪肝。
4.營養不良性脂肪肝:營養不良導致蛋白質缺乏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,多見于攝食不足或消化障礙,不能合成載脂蛋白,以致甘油三酯積存肝內,形成脂肪肝。
5.藥物性脂肪肝:某些藥物或化學毒物通過抑制蛋白質的合成而致脂肪肝,如四環素、腎上腺皮質激素、嘌呤霉素、環已胺以及砷、鉛、銀、汞等。降脂藥也可通過干擾脂蛋白的代謝而形成脂肪肝。
6.妊娠脂肪肝:多在第一胎妊娠34~40周時發病,在妊娠后期,由于激素異常增多,肝脂肪代謝發生障礙,引起脂肪在肝細胞及其他組織器官迅速堆積,結果使肝細胞腫脹并發生脂肪變性,腎、胰、腦、骨髓也可出現脂肪變性。病情嚴重,預后不佳,母嬰死亡率分別達80%與70%。
7.其他疾病引起的脂肪肝:結核、細菌性肺炎及敗血癥等感染時也可發生脂肪肝,病毒性肝炎病人若過分限制活動,加上攝入高糖、高熱量飲食,肝細胞脂肪易堆積;接受皮質激素治療后,脂肪肝更容易發生??刂聘腥竞蠡蛉コ∫蚝笾靖窝杆俑纳?,還有所謂胃腸外高營養性脂肪肝、中毒性脂肪肝、遺傳性疾病引起的脂肪肝等。
友情提醒:
肥胖、糖尿病(尤其是肥胖伴2型糖尿?。?/span>、高脂血癥、嗜酒(每日攝入乙醇 40 g連續 5年以上或連續 5d每日攝入乙醇大于 80 g)、有服藥史(如激素)等人群易得脂肪肝,建議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查
瘦的人就不得脂肪肝了?
并不是瘦的人就不會得脂肪肝,有些人,不胖、不喝酒、沒吃藥、沒肝炎,而且飲食少且清淡,也查出脂肪肝了,這又是為什么呢? 肝臟不僅合成與分解脂肪,還合成脂蛋白,這種蛋白質是脂肪從肝內向肝外轉運的運輸車隊,長期營養不良的人由于體內蛋白質缺乏,難以合成足夠的脂蛋白,肝臟無法向外轉運多余的脂肪,這些脂肪就堆積在肝臟本身,導致了脂肪肝。所以,瘦子也是會得脂肪肝的哦
如何正確對待脂肪肝?
單純性脂肪肝本身并非是一種嚴重疾病,但由于它跟其他方面的健康問題有不小的關系,所以發現脂肪肝還應該進一步排查原因,同時進行干預,脂肪肝的干預原則,主要是去除誘因,控制飲食,加強鍛煉
1. 去除誘因
找出脂肪肝誘因并戒除誘因,這是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。
2. 控制并均衡飲食
控制高能量、高脂肪、高熱量等食物的攝入量,飲食盡量多樣化(建議每周食物種類不低于25種),粗細搭配,同時保證攝入充足的優質蛋白質、維生素和膳食纖維,并攝入適量的Ω-3多不飽和脂肪酸(脂肪肝人群Ω-3的攝入量不低于1000mg/天)
PS:中國居民飲食大部分是以碳水化合物(米飯、面食等)為主食,然而攝入過多碳水化合物,容易刺激胰島素分泌過量,從而促進脂肪合成,增加患脂肪肝的風險,所以日常應控制碳水化合物、軟飲料、甜食等食物的攝入量。
3. 適量運動
堅持一定量的運動,如快步行走、踩自行車、跑步等,每周中等強度運動時間達到150分鐘
掃一掃
關注公眾號?
掃一掃
觀看手機站?